中新网上海12月5日电 题:申城青年藏家喜好多 大众收藏守护城市烟火
第二届上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文化馆举办颁奖仪式,120人获“才俊奖”,30人获“提名奖”。老电表、地铁卡、银行存折、电影海报、筷箸文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物件,成为沪上青年藏家们的收藏主题,林林总总勾勒出上海的城市烟火。
非挚爱,不收藏。青年藏家的收藏喜好,折射出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看!我用这么多漂亮的娃娃摆满了我的柜子!”在外企工作的“95后”沈轶桦是盲盒的“深度爱好者”,喜欢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到附近的盲盒贩卖机抽取盲盒,以此“点燃”工作、生活热情。8年间,沈轶桦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Molly、小甜豆等“长在审美点上”的娃娃让她获得了满足感,“拆开盲盒时很解压,拥有喜欢的娃娃很快乐。”
“80后”师伟收藏的动画片单曲CD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也有青年藏家热衷于“为情怀买单”。“80后”师伟从初中开始收藏动画片的单曲CD,涵盖《灌篮高手》《中华小当家》等热门动画,认为这些CD记录了自己在那个年代的喜乐;同是“80后”的吴浩则收藏了姚记、狮牌等品种的扑克牌上万副,并对不同版本进行了研究,觉得“黑红草方也别有风味”。
Boardroom是“90后”白一帆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家”。 受访者供图
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青年藏家对体育的钟爱,让体育文化收藏自成一类。黑胶唱片滑雪板、中国奥运冠军签名滑雪板……上海八号桥创意园区内的Boardroom是“90后”白一帆(网名“比利白”)收藏的500块滑雪板的“家”。作为一位滑雪博主,白一帆自2012年起收藏单板滑雪板,偏好限量和联名滑雪板。在他看来,上海有那么多有活力的人,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潮流运动,“单板滑雪虽然来自远离城市的大山,但是它那种个性、时尚的灵魂也可以根植在上海。”
“90后”张融琦收藏的邮品在黄浦区文化馆展出。 中新网记者 王笈 摄
还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却又与众不同的藏品,让老一辈收藏家感慨当下青年人“视野很广、下了功夫”。收藏邮品并不稀奇,但“90后”张融琦收藏了约500件无法投递被退的邮品。新中国早期的通讯方式以信件寄递为主,由于收信人地址不详或错误等原因,形成无法投递的邮件。在张融琦的邮集中,可以看到47次投递退回邮件实寄封等重要邮品,每一件邮品背后都深藏着一个远隔千里的故事。
据悉,本次收藏大展由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针对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的49周岁(含)以下的青年市民,旨在发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展现上海民间收藏青年群体水平。主办方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文化守护与传承的队伍中,用收藏记录和展示时代风采。(完)
中新网锡林郭勒12月5日电 题:乌兰牧骑的66年:扎根基层,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冬日的锡林郭勒草原已被茫茫大雪覆盖。天刚蒙蒙亮,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就做好下乡准备了。大家穿好演出服,拿好器具,有说有笑地上车。车上,他们有的讨论接下来演出细节,有的已经在亮嗓子开练了。
成立于1957年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是内蒙古的第一支乌兰牧骑。现任队长扎那告诉记者,仅今年,队员们深入农牧区等基层演出已超百场,“我们的宗旨就是,不落下一个蒙古包。”
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活跃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的红色文化工作队。公开材料显示,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每年演出超7000场。自首支乌兰牧骑成立以来的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聚焦现实题材,累计创作演出1.3万多个节目,累计行程130多万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36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亿人次。
“建队之初只有6个人。为了实现舞台业务上的一专多能,不管春夏秋冬,前辈们都坚持苦练,在马棚里练,在羊圈旁练,在草地上练,在沙滩上练。”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也成立于1957年,吴恩是如今的队长。他告诉记者,每年下乡演出也有上百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看到和听到的新气象、新故事,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为农牧民送去更多欢乐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并不是每次演出都顺利。有一次天公不作美,演出就是在大雨中进行的。大家都又湿又冷,但村民们跟我们一样,热情高涨,每个人眼睛都是亮亮的。”丛晓雅2015年加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是一名舞蹈演员。2019年的一场演出,让她记忆犹新:“刚开始是小雨,音响设备都盖着塑料布。后来雨太大,怕设备淋雨损坏,临时更换了节目。”
(资料图)图为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正在下乡演出。于秉正摄
“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演绎的作品会从基层农牧民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细致观察、切身体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那仁德力格尔入队已20年。他解释说,农牧民生活是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艺术来源于生活。”
“乌兰牧骑老来给我们演出,跟我们交流。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吉亚图是巴润宝拉格嘎查牧民,他很喜欢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笛子演奏《喜悦》,觉得的确吹出了牧民喜悦的心境。“我自己也喜欢音乐,队员们每次下来还会教我声乐、谱子、音乐技巧和知识。当然希望他们还能多多地下来。”
乌兰牧骑不仅演出农牧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也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这些年来,不少乌兰牧骑纷纷以“乌兰牧骑+”为方式,组建“草原综合服务轻骑队”,将下乡演出与“固本强基”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结合,开展基层综合服务活动。
(资料图)图为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赴中蒙边境嘎达布其镇开展基层服务活动。东乌珠穆沁旗乌兰牧骑供图
“对我们乌兰牧骑队员来说,一专多能从来就不仅仅局限于文艺演出,而是指为丰富农牧民精神生活的多种本领。”扎那如是说。
现如今,乌兰牧骑的演出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有了更新颖、更便捷的呈现方式。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位于中蒙边境,希吉日不仅是当地乌兰牧骑的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主持人,还是网络乌兰牧骑的运维工作人员。“和网络接轨,我们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网上乌兰牧骑是目前宣传乌兰牧骑工作的最直接,反馈最快,受众率最广的一个渠道,直播则是涨粉最快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自2020年3月试水网络推广以后,他们在不同平台开设视频账号,发布有关演出信息、作品、演出现场、日常政策宣传等内容的短视频。“我们光抖音政务号已发布452条视频作品。数据最好的一条是队员演唱长调的。目前点击率56.3万,评论超2300条。”(完)